天籁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我在青楼改作业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8

分卷阅读68

    了,便来说说奇然的事。”

刘拂摸摸鼻子,破不好意思地笑道:“这是我与大哥间的私事,只怕不好让你们知道。”

周行与蒋存:……

方才一直插不上话的方奇然笑道:“你们且去阿拂的书房等着吧。”

回应他的,是不动如山的两个人。

刘拂颇无奈的摊摊手,接着道:“想来兄长们近日已有体会,我早前所说的旱情,已是避无可避。”

随着她话音落地,三人都皱紧了眉头。

“如今春耕刚过,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且过去三年收成也算不得多好,不然我那穷鬼秀才爹,也不至于名声不要,为了活命便将我卖进饶翠楼。”

自那日刘李氏来闹过事后,刘拂便暗中使人打听过刘家的情况。

其实刘父能考得功名,且能供得起长子读书,早几年的家境也算不得很差。

甚至刘家在位于金陵远郊的刘家村,还留有十数亩祖上遗下的良田。

但这些田地,都在刘父年复一年的赶考,与看病吃药中卖了不少。

以至于在建平五十一年的又一场大病后,只剩下单薄地三亩旱地。一家子不是肩不能扛就是手不能提,以刘李氏的本事,最多就是收拾收拾屋后的小菜地。

是以刘家的地全都佃了出去,每年收些粮食以度日。

而这几年收成渐差,别说供着日日停不得药材的刘父,就连嚼用也有所欠缺。

刘父舍不得待累青出于蓝的儿子,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继室卖掉即将成人的女儿。

在秀才能够减免部分赋税的情况下,刘家尚且如此艰难,其他农户虽不因吃药花去大把银子,到底也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。

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受大灾,就算不至于饿殍千里,却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可是以眼下的时节,不止农户手中不剩多少粮食,就连国库中也空得厉害。

方侍郎即便有心提前置办救灾两款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筹不到多少粮食。

而那唯一可以暂时挪用的,便是北疆的军粮。

这也是为何刘拂要兜个大圈子,冒着被蒋存砍杀的危险,先将北疆战事早定这一事实揭露出来。

“可是……谢大人不是已将暂缓春耕的布告贴了出去?”

提议挪借军粮,一个不小心,就会成了大错,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。

刘拂轻叹口气,摇头道:“谈何容易呢。农户将田地看作性命,除非有棍棒在身后威逼着,不然哪里舍得在初春将上好的田地荒废了呢。”

战事稀疏之时,兵丁自可屯田种粮。自给自足之下,已不需要战时那般多的粮草。

“若是雨水依旧迟迟不来,只怕到了夏末秋初,百姓家中就再无粒米可吃。”

今年这场不大不小的旱灾,其实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数年来低落的收成积攒下来的负面威力一并爆发,这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。

可要是早早筹备好救命的粮食,即便今年颗粒无收,也会给人还能好好活下去的信心。

方奇然还在沉吟时,周行先一步表态:“这事,方世叔可与周家一并联名上书。想来家中长辈看到的要比咱们深远许多,只听他们的就是。”

待终于被说服的方奇然进屋写信时,刘拂冲着周行戏谑一笑:“到看不出,二哥还是个忧国忧民忧天下的耿直书生。”

“我既生于富贵,自然要担起应有的责任。”周行像是完全没有听出刘拂话中的揶揄般,正色道,“不得不说,暂借粮草是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了。”

旁人不知,可他们三个或多或少都知道,北方战事的水分有多大。

正因为三家都深得圣上信赖,才会让几个未及弱冠的少年郎担此重任。

他们能得圣上青眼,所知所觉,自然远非常人。

“没想到的是,竟是你这个从未见过官场的局外人,想出了最适合的对策。”

周行自嘲一笑,脸上透出些与言行不合的、真情实感的放松。

眼前浮现周行刚才因过度认真,而显得严苛的脸。

刘拂突然意识到,对方方才突然帮自己说话,并非是发现了其中有利可图,而是真的想为黎民百姓解决生死大事。

她突然想起了另一个人。

那个辅佐三代帝王,明明清正廉明,却因手段太过直接简单,而在最后背尽骂名,不得善终的男人。

他为国忧,谁又为他忧呢?

透过周行年轻俊美的面庞,刘拂似是看到了那个苍老尖刻的死对头。她在他的利齿冷语和威严震和下,整整活了十三年。

便是最后击败了对方,也再无法忘掉对方盛气凌人的模样。

周相被岁月刻下无数痕迹的面庞上,唯有眉心的两道最为深刻。

此时刘拂才意识到,在她的记忆中,周默存几乎没有笑过。他似乎永远板着脸蹙着眉,看什么都不顺眼,看谁都想讽上一讽。

而周默存仅有的两次展颜,一次是圣上大婚,一次是圣上得子。

那个男人,若是换一副唇舌,只怕会有截然不同的境遇。

***

在众人的抗拒当中,事情到底向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。

在金陵大多数学馆都因百日无雨而人心慌乱的时候,只有德邻书院还在安安静静的进行着课业。

“你们以后,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成为父母官,治理一方百姓的时候。不论官大官小,不论乡县州府,都背负着治下百姓的身家性命。”

“越是遇上大事,就越要处变不惊,及时应对,万不可没头苍蝇般乱撞。”

“只要关乎百姓安危的,就是大事要事。亲力亲为做实事,要比呼呵得人人皆知,义愤填膺地满面赤红有用千百倍。”

小宋先生站在台上,手握本课要讲的经典,将话说的掷地有声。

“灾情尚不严重,若粮仓大开,日后若继续无雨,又当如何?”

“灾情渐重,朝廷赈灾粮草难凑,又有大批灾民到来时,又当如何?”

“今日的课业,便是自寻一份自去岁八月至今的米价变化,以时令气候对民生的影响写一篇策论交上来。”

当日下午,在外间书生请命开仓放粮时,德邻书院已在北城门外开启施粥棚。

而比他们更早的,则是饶翠楼立在东门外秦淮河畔的粥棚。

饶翠楼如今在金陵城的名气本就很大,在数位公子富贾争夺国色姑娘的戏码之后,更是有了与怡红、万花二楼并肩的趋势。

此次饶翠楼施粥,再次在金陵城中引起轩然大波,数日之后,已传遍整个金陵。

城中百姓各执一词,除了大多数不发声者外,有人说善心乃人之本性,亦有人说妓子薄情做戏,更有甚者,嫌那些用皮rou